Joshua Bernard Espeña   Don McLain Gill
9月初,德国以40页的文件发布了其Indo-Pacific计划。此外,德国外交大臣 Heiko Maas表示,他们的未来将取决于与印度太平洋的交往,在那里他们希望根据规则合作而不是建立秩序。 
一些分析人士说,德国的印度太平洋倡议正式标志着其政策转变,因为英国和法国在过去几年中也推出了自己的版本。但是,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相反,这些举措被嵌入到战略动机中,即通过强调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来防止该地区发生常规的美中战争,从而有利于全球供应链的连续性。
印度太平洋地区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充满了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近几十年来,该地区是中国,印度和越南等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的所在地。该地区目前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40%。随着亚洲的崛起,该地区在经济和政治上的重要性也在提高。 
印度太平洋的另一个特点是中美之间在战略区域影响力方面的地缘政治竞争。鉴于欧洲和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在全球供应链的背景下紧密交织在一起,这已成为欧洲国家的关注点。主要的贸易路线穿过印度洋和太平洋,如果冲突继续爆发,贸易的命运将掌握在竞争各方的手中。这将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法国,英国和最近的德国等国家已开始重新调整其政策,以更加关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发展。欧洲是北京日益增长的贸易伙伴,它不会危害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但是,这种重新引起的关注似乎反映出欧洲人对该地区大国竞争的影响感到焦虑。  
在这个不确定性一定存在的世界中,各方必须通过成为区域权力来最大化其相对权力。
假设即使在全球大流行之后中国仍在继续崛起,美国将竭尽全力阻止它这样做。华盛顿一直在加强“四边安全对话”,与中国竞争,以赢得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截至八月,美国和中国被视为采取常规战争方案的姿态。中国已经在南中国海发射了“ 航母驱逐舰”中程弹道导弹,而美国则巩固改善在太平洋的态势。即使中国试图重新建立关系,或者拜登在美国2020年选举中获胜,华盛顿和北京现在也被钉在了一个无可挽回的地步。
尽管人们认为英国,法国和德国打算转向印度太平洋,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他们在地域上使用武力的距离以及与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存可能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主要挑战。 
鉴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这三个欧洲国家可能会在国际法中诉诸多边主义精神。实际上,他们没有像美国那样直接引用“自由开放地区的主要破坏者”。
实际上,如果爆发冲突,由于经济和政治问题,这些欧洲国家将不太可能站出来。有人认为这样的模棱两可总比没有好。然而,这并没有为他们的目标提供明确的战略行动,以解决和确定谁在破坏全球供应链。 
一方面,欧洲国家希望避免自己成为美国战略蓝图的重要依赖者,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限制性政策。简而言之,这些举措有助于避免战争,并使每个人都遵守规则。但是,每个人在国际体系中都有投票权。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此类举措可能不会产生富有成效的结果。
Joshua Bernard B. Espeña 菲律宾战略研究和战略管理研究学者
Don McLain Gill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Diliman学者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