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Rajkumar Singh 印度Bhupendra Narayan Mandal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衡量一個國家外交政策的成就和失敗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它具有多維的方法和概念——考慮雙邊,區域和全球因素,以及自身的國家權力影響
Rajkumar Singh
Dr. Rajkumar Singh
印度的外交政策概念也不例外,1947年8月獨立後將其外交政策概念設定為與印度的社會文化遺產密切相關,並在1920年代的民族運動中製定和發展。獨立前後,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是印度外交政策的唯一設計師,他根據內閣的建議組建政府和對外事務部,列舉了印度的外交政策基本主題——不結盟,反種族主義,反殖民主義。
印度遵守這些原則,然而,在過去的七十多年中,印度外交政策的概念在雙邊關係,地區環境,全球政治以及執政政府的偏好轉變的背景下發生了變化。雖然起初是簡單的“鄰國政策”或“與鄰國的政策”,後來又轉向“睦鄰政策”,“擴展鄰國政策”,最後隨著莫迪於2014年擔任總理而成為“鄰國優先政策”。
印度的鄰里政策
從成立伊始,印度的外交就很難與鄰國建立關係,儘管它與鄰國在地理,歷史,宗教,經濟以及種族和文化聯繫方面都非常接近。最初—尤其是在1950年代,印度與鄰國的外交政策主題圍繞這一事實展開,新德里一直認為鄰里概念是不斷擴大的機會,因為數百萬印度人生活在這些鄰國中,他們的安全和福祉存在於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部分。在此期間,印度的外交政策得到了全面推廣,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個人,除了擔任總理外,還負責外交部長。他實施了政策,親自諮詢顧問,做出了所有重大決定和次要決定,然後委託給外交部。
在增強印度全球的聲望和影響力方面,其不結盟政策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因為其原則和目標適合世界政治,而世界政治則分為兩個交戰陣營,分別由美利堅合眾國和蘇聯。對於那些不願加入任何營地,實際上是軍事同盟的人,仍然是不結盟國家的成員,特別是對於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新獨立的國家,該政策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平台,以表達國際問題。從一開始,南亞作為一個地區就吸引了世界。在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之間的競爭給印度鄰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穩定蒙上了陰影。即使在冷戰後階段,情況也發生了變化,美國對印度變得更加友好,但這可能是由於中國在該地區成為潛在大國的緣故。目前,美國一直試圖遏制和限制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這就是為什麼它支持新德里。
最初的看法:繼承和滋養
從概念上講,區域和全球層面的和平主導著印度政策,該政策在國際上為印度贏得了好名聲,尼赫魯成為外交的擁護者。幾年後,Panchsheel及其原則包括:相互尊重彼此的領土完整和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彼此的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簡而言之,這些原則是管理世界政治國家間關係的一套原則,但是,尼赫魯在1954年4月28日與北京達成協議,當簽署《貿易與往來協定》時,尼赫魯在聲明中表示,如果所有國家的相互關係都接受這些原則,那麼就不會有任何衝突,當然也不會有戰爭。但是,在1962年9月至10月,中國進攻印度並控制了很大一部分領土時,事實證明,這極大的刺激了兩國關係的順利發展。
簡而言之,尼赫魯外交政策的主題建立在三個基本假設之上——由於其規模和外交高度,印度注定要承擔該地區的責任和與之相關的作用,印度是不結盟國家的領導者,這將有助於建立第三世界國家的緩沖地帶;印度將與中國合作,以使該地區擺脫超級大國的競爭。但是許多學者和外交政策專家批評印度在與鄰國打交道時所採取的最初的外交政策。對和平的過分強調和印度對世俗事務的過度參與導致對與鄰國的實際問題的忽視,自然而然地,更多地關注與鄰國的關係管理,而不是為長期以來的政策觀念提供具體的形式和方向,長期目標和廣闊視野。
1962年後觀念的變化
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發生的事態發展揭示了印度過去幾年的外交錯誤和弱點。它顯示出該國未能對直接鄰國進行積極的外交,即印度正在與鄰國打交道,而不是作為目標最大化的強國—-權力和影響力。這使印度的動機和設計被質疑,結果,鄰國開始尋求替代方案,以平衡與印度的關係。特別是在1962年以後,中國填補了這一空白。1962年印度的失敗擊敗了印度的全球形象,也給決策者的安全保障構成了嚴峻挑戰。
上述情況迫使印度政府和公眾認識改變先前在區域和全球範圍內政策及其實施。現在,變成了以安全為重點的聯盟,並開始全面改革印度的國防政策,以加強國防地位,以保障印度領土安全。在印度國防政策計劃的分水嶺之後,在美利堅合眾國和蘇聯的幫助下制定了一項全面的安全計劃和軍事現代化計劃。放棄了尼赫魯先前的在沒有軍事力量的情況下集中全球影響力的政策,制定通過必要的武力保護國家利益政策。印度的新防務設置正朝著爭取通過一切手段取得大國地位的方向前進。這種觀念上的變化在以後的分配中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作者:Rajkumar Singh博士。 已擔任大學教授職位23年,現任印度Bhupendra Narayan Mandal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兼大學政治科學系主任。 到目前為止,除了出版的18本書外,他在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比利時,加拿大,巴基斯坦,英國,羅馬尼亞,澳大利亞,阿爾及利亞, 尼日利亞,肯尼亞,亞美尼亞,蘇里南,黎巴嫩,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國,斯里蘭卡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國家國際媒體上發表了近700篇文章。 他最近的著作包括《現代社會的轉型》(德國),《核炸彈的新環境》(毛里求斯)。 他的最新著作是2021年初出版的《Covid-19:主要影響和副作用》。他是印度政治及外國關係領域的權威。
文章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