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Geostrategic Insights 就 南韩,日本,美国“Camp David” 峰会 和南韩,日本, 中国举行的“dialogue”, 以及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前景专访 Thomas Wuchte

Thomas Wuchte

Thomas Wuchte 是設在華盛頓特區,Baltimore和曼谷的多邊協作與合作領導機構 (GCMCC) 的創始人。 他曾擔任馬耳他Valletta國際司法與法治研究所執行董事、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 (OSCE) 高級常務董事、美國國務院高級顧問以及任职美國國防部。

问:2023 年 8 月 18 日,韓國、日本和美國舉行了歷史性峰會,樹立了合作的「新里程碑」。 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韓國總統尹錫烈召開這次峰會,以鞏固三個國家之間的共同安全議程,以威懾中國和北韓。 峰會產生了一份被稱為「Camp David精神」的聯合聲明,以及單獨的三邊原則和就安全威脅相互磋商的共同承諾。 您對峰會成果有何看法? 其目的是組成「迷你北約」嗎? 總的來說,這次峰會和由此產生的承諾對東北亞地區的安全意味著什麼?

Thomas Wuchte: 在六方會談模式多年來幾乎沒有任何進展之後,這次峰會是一個合乎邏輯的結果。 如果對長期期望缺乏一定程度的直接了解,作為基於資源的方法,組成「迷你北約」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並不是緩解長期挑戰所需的第一步。 當我在 2000 年代初期到中期經常在政策層面討論這個問題並且六方會談進行了一些定期參與時,沿著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的路線形成了更發達的區域結構進行了詳盡的審查和辯論,但缺乏達成一致的政治意願。 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來自於這一點和我們今天的處境,即將歐洲模式應用於其他地區。 當歐安組織之後正式提出這樣的模式時,與美國志同道合的政策制定者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協)地區論壇視為更好的安全政策選擇,而不是一個新的結構。 我認為峰會認識到,今天,一項更有針對性、規模更小的合作協議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吸引力,而東盟地區論壇不能僅僅充分解決東北亞問題。 當前的安全環境預計,在美國、日本和韓國以外的地區,很難很快將建立信任措施制度化——儘管可以將台灣納入海事合作等領域的沉默夥伴。 即使這三個國家之間的安全合作也存在許多障礙和挑戰,並認識到將中國納入鄰近的地區關鍵國家。 這些挑戰包括但不限於長期存在的雙邊海上爭端、歷史問題以及各國聯盟關係之間的權力競爭。 當代公眾對兩國關係的印像是時斷時續的,有時甚至是不利的,但今天比 2000 年代初期要好。

我希望本次峰會重新關注為什麼沒有建立像歐安組織那樣的更強有力的多邊合作結構。 在我看來,關於為什麼這種情況沒有發生的原因有無數種排列。 首先,需要做出重大集體決定來建立信任或合作結構。 現實情況是,必須有啟動這項進程的政治意願,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投入資源來推動這個想法。 我認為,這次高峰會在許多方面都是一個重大的戰略選擇,我與日本、韓國和美國最近的政治意願一致。 我很高興知道某種形式的多邊合作是有基礎的。 是的,危機無所不在,包括烏克蘭、以色列和其他地方,但加強東北亞國家之間的建設性接觸的任務仍然特別及時和重要。 由於供應鏈的原因,另一個衝突爆發點,尤其是亞洲海洋環境中的衝突,幾乎將成為全球經濟成長難以克服的障礙。

我們的領導人在解決當前危機時可以而且必須進行戰略思考。 歐洲受益於規範化的互動進程,赫爾辛基最終法案原則和歐安組織經驗背後已有悠久的歷史。 我仍然堅定地認為多邊合作是唯一的長期雙贏,同時也意識到歐安組織現在在實施自己的建立信任方法方面面臨許多挑戰。 受影響各方都了解這些模式,但也許只是沒有準備好做出必要程度的政治犧牲,以加入更集體的安全考慮方法。 我們不應該放棄希望,這次峰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问:2023 年9 月26 日,韓國接待了中國和日本的高級外交官,舉行了一次罕見的三邊會議,此舉被視為試圖緩解北京對首爾和東京與美國日益增強的安全關係的擔憂,並恢復長期休眠的中日關係。如何看待三國領導人峰會? 儘管韓國和日本與美國有著牢固的夥伴關係,但它們能否與中國建立良好的關係?

Thomas Wuchte:我在國際舞台上的努力和討論的經驗表明,對“東北亞歐安組織”和從日本和韓國開始發展安全關係的一個核心問題/反對意見是,它將被視為一種手段“限制中國“(歐安組織在亞洲的外展夥伴是阿富汗、澳洲、日本、韓國和泰國)。 這些合作夥伴主要被視為美國的盟友或與美國密切結盟的國家。 阿富汗在這方面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我承認北韓一直存在,但遠未與任何峰會各方建立夥伴關係。 蒙古是亞洲外展夥伴,歐安組織成員國達成協議,將其加入第 57 個成員,地理位置位於俄羅斯和中國之間。 那麼,“如何與中國對話?” 是另一個重要的問題。 在某些方面,在我看來,討論中國作為成員的三邊組織的話題使這個問題不再是一個問題。 中國已經在三邊談判桌上佔有一席之地,因此在這一背景下討論歐安組織或其他進程/機制不必顯得也不必顯得具有排他性。 他們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混合在一起,我認為這有很大幫助並且顯示出真正的希望。 我這裡指的是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TCS)。 這只是需要注意的一點—主要召集在主題和方法上中立的討論。 TCS 有許多三邊機制,這些機制通常是為了建立社會經濟信任,而不是安全本身。

除了TCS和東協地區論壇的前述觀點之外,東北亞還沒有類似的結構來建立另一個地區安全論壇,甚至沒有同意啟動這樣一個替代機制——需要有一個有效的工具來正式加強這種加強的交流—如果可以商定從交易協議轉向更集體的夥伴關係的願望。 必須從山頂慢慢建造: 第一步是證明,與歐安組織的經驗和類似的安全對話與合作場所一樣,規模較小對於解決東北亞特有的持續挑戰具有直接意義。 由於有如此多的緊迫問題尚未解決,最好的做法是集中精力于現有模式的某些要素,以推動東北亞的多國和/或多邊外交向前發展。

例如,可以先關注歐安組織的安全層面方法; 具體而言,是在安全合作論壇(FSC)或常任理事會安全委員會(PC)框架內進行的對話。 在當今世界,戰略思想家們都在關注思想和問題的“全球化”,否則歐洲現有多邊框架之間的聯繫將無法獲得關注,以便將它們應用於存在類似問題但制度不那麼健全的地區。正是這種對話的框架。 國際、區域和次區域組織在應對全球和平與安全威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包括反恐背景。

外國恐怖主義戰鬥人員(FTF)現象並不新鮮,儘管它在過去十年中以及自上次仔細考慮東北亞模式以來已呈現出新的重要性和規模。 FTF 涉及國際社會一直尋求解決的幾個反恐問題,並普遍在這一領域達成了共識。 東協地區論壇、東協和歐安組織透過促進政策對話、經驗交流和能力建設,為這些金融自由貿易基金的努力做出了積極的區域貢獻。 在過去的十年中,隨著傳統的金融安全委員會問題的減弱,歐安組織在反恐和包括社區治安、邊境在內的許多方向上顯著拓寬了其對安全的定義。 東北亞可以從該地區特有的增量合作開始,我建議加強對邊境的關注。

问:東北亞是一個經濟充滿活力、社會經濟聯繫日益緊密的地區。 同時,包括中國、日本、北韓和南韓、台灣及鄰近海域在內的東北亞可以說是世界上最不穩定、最容易發生衝突的地區之一。 未解決的歷史問題和相互不信任加劇了戰略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阻礙了區域安全的共同方針。 您如何看待東北亞外交安全環境? 如何將地區經濟相互依存與區域政治安全合作結合? 關於該地區多邊合作的辯論進展如何? 東北亞建立多邊安全架構的前景如何?

Thomas Wuchte:多年來,次區域各國提出了建立更加強有力的多邊合作安全架構的倡議,但尚未成為現實。 如前所述,歐安組織可能與東北亞尤其相關,因為那裡是世界一些大國利益的交集。 東亞次區域本身就是一個安全複合體,但正如所指出的,缺乏一個成熟的製度化論壇來討論安全問題。 建立安全論壇的興趣似乎至少與十多年前的六方會談有關。 我更樂觀地超越了問題的前提:東北亞並不穩定。 北韓雖然好戰,但明白自己不具備真正威脅韓國的常規或不對稱力量(核武除外)。 由於肯定會造成報復性後果,北韓使用核武沒有任何意義,儘管威脅使用核武確實有意義。 從這一點出發,可以探索建立信任措施(CBM)。

CBM 是 20 世紀 70 年代冷戰期間制定的安全措施。 建立信任措施用於避免因突發事件或誤解對方意圖而引發軍事衝突。 它們現在是歐洲和其他地方安全政策的遺留支柱,無可否認,這些支柱因退出各種條約或協議而被克服——例如體現透明度精神的《開放天空條約》。 資訊、監管行動和改善溝通等措施往往是第一步。 此外,即使在雙方敵視且相關各方希望防止衝突升級的情況下,它們也可以發揮作用。 建立預防東亞地區海空衝突的建立信任措施,需要三個國家從共同目標、緩和爭議領土和海域衝突入手,同時長期保持溝通與合作。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我認識到當前的環境表明許多歐洲建立信任措施在實踐中幾乎完全崩潰。 當烏克蘭局勢不像今天這樣緊張且多極競爭更加分散時,他們確實提供了許多合作。 我仍然認為,三個峰會國家之間的建立信任措施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也許還有其他方面)達成。 人員交流:人員溝通的目的是表明,即使他們的目標可能不同,但每個人對自己的行為都有足夠的專業控制力,並且會做出理性的決定,同時避免情緒化、敵對的反應。 換句話說,這表明雙方有能力為實現共同利益而共同努力。 加強「二軌對話」。 由於三個國家之間「敏感」的歷史和領土問題,政府層級的對話有時很難進行。 因此,學者建立二軌對話非常重要,希望學者們能進行合作研究,增進相互了解,為政府提供建設性建議。

六方會談的進展和超越常常被認為是一種模糊的可能性,因為外交結論尚未成功或突破。 這次峰會或許將六方會談放在一邊,集中討論東北亞如何從與三邊夥伴(日本、韓國、美國)加強交流中獲得最大利益,並利用衝突預防和危機管理工具應對新出現的挑戰。 雖然週邊國家以及更大的亞太地區現在正在採取預防性外交,因為它適用於國家內部和國家間的衝突,但努力主要是在峰會之前透過東協地區論壇進行的。 這次峰會為多邊安全架構開啟了新的可能性,我希望多邊合作取得進展的前景能夠促成常設秘書處的組成。

Thomas Wuchte – Multilateral Collaboration and Cooperation Leadership (GCMCC)发起者, GCMCC设在Washington DC-Baltimore area and Bangkok.

Share.